Skip to content
kim生活情報庫
  • 首頁
  • 旅行攻略
  • 生活隨筆
  • 美食地圖
  • 萌宠星球
kim生活情報庫
  1. 首頁
  2. 萌宠星球
  3. 台灣蛇生存指南:認識常見蛇類與自保秘訣

台灣蛇生存指南:認識常見蛇類與自保秘訣

發佈時間:2025年11月1日 更新時間:2025年11月1日

那天跟我朋友阿明去爬陽明山,走到一半他突然定住,臉色發白指著草叢抖著說:「蛇...有蛇啦!」我們兩個都市俗嚇得動都不敢動,結果仔細一看,是條動作超慢的台灣蛇——無毒的大頭蛇啦,虛驚一場。這件事讓我發現,很多人對台灣蛇根本霧煞煞,除了怕還是怕。其實台灣蛇種類不少,有毒的也就那六種,搞清楚它們,下次遇到才不會自己嚇自己,甚至能救命。爬了那麼多山,問了生態老師,加上查資料,這篇就是要跟你分享最接地氣的台灣蛇生存手冊。

台灣是蛇類天堂你知道嗎?島上記錄到的蛇種超過50種,不過別緊張,真正有劇毒、對人有威脅性的,只有固定那幾種。

台灣最常見的陸地鄰居:這些蛇你可能都遇過

走在步道、田邊或甚至自家院子,碰到蛇的機率其實不低。下面這些是台灣出現頻率最高的幾種蛇,認識牠們的樣子跟特性,下次相遇就不會只剩尖叫。

台灣六大毒蛇排行榜(遇到要特別小心款)

先講大家最怕的毒蛇。這六種被稱為台灣六大毒蛇,不是因為牠們最兇,而是牠們的毒液對人類確實有危險性。記住牠們的特徵,保持距離就對了。

蛇種名稱 主要特徵 常出沒地點 危險等級 備註
赤尾青竹絲(赤尾鮐) 綠色身體,尾巴末端磚紅色或橘紅色,三角頭明顯,眼睛紅色或黃色。 全台低中海拔山區、竹林、溪邊、灌木叢。都市公園邊緣也可能。 ★★★★★ 台灣咬傷人最多的毒蛇!數量多又常躲在植物裡,踩到容易被咬腳踝。
龜殼花 黃棕色或紅棕色身體,背上有大型深色斑塊像龜殼紋路,頭大呈明顯三角形。 全台低海拔到山區、農地、廢墟、石堆、樹上。夜行性強。 ★★★★★ 攻擊性相對強,遇到逼近或騷擾容易反擊。
眼鏡蛇(飯匙倩) 頸部擴張時露出眼鏡狀斑紋(有些個體不明顯),全身黑褐色或米黃色。 全台平地、低海拔農地、草叢、溝渠、廢墟。白天晚上都可能活動。 ★★★★☆ 會立起前半身威嚇,毒性強(神經毒為主),噴毒能力要注意眼睛保護。
雨傘節 身體黑白相間的環狀條紋,黑白分明。 全台低海拔到平地、農田、溪邊、潮濕草地。夜行性。 ★★★★★ 神經毒極強!動作緩慢不主動攻擊,但咬到非常危險。
百步蛇 褐色身體,背上有明顯的深褐色三角形斑塊,邊緣黃白色,尾巴末端短而鈍。 中低海拔山區原始林、溪谷亂石區。數量較稀少。 ★★★★★ 出血性劇毒,遭咬患部腫脹劇痛嚴重。個性較沉穩但體型大毒量多。
鎖鏈蛇 灰褐色身體,背上有深色橢圓型斑點連成像鎖鏈狀,頭三角形不明顯,體型粗短。 台灣南部及東部低海拔乾燥草生地、礫石堆。數量稀少。 ★★★★☆ 混合型毒素(出血+神經),咬傷症狀複雜。

說真的,第一次在野外清楚看到龜殼花時(在屏東老家的舊豬舍旁),那三角形的頭跟凶狠的眼神,即使知道牠想躲開我,還是忍不住倒退三步。百步蛇我在觀霧看過一次,導覽員指著遠遠山坡,只看到一點點斑紋,老實說有點失望(當然也慶幸沒靠近)。

無毒蛇反而更常見(別自己嚇自己)

其實你看到的蛇,絕大多數都是無毒的!牠們對人沒威脅,更是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(吃老鼠超厲害)。下面這幾種常常被誤認成毒蛇:

  • 大頭蛇:頭真的很大,看起來很像龜殼花對吧?但牠眼睛是圓的,身上花紋也不同(像棋盤格),動作慢吞吞,完全無毒。我最常遇到的就是牠們。
  • 擬龜殼花:聽名字就知道模仿誰。體型比龜殼花更細長,頭雖然比較大但不算明顯三角形,花紋是菱形不是龜殼狀。無毒,遇到會快速溜走。
  • 草花蛇(花浪蛇):灰棕色身體有不明顯的深色斑點,常在水田、溝渠活動,動作快。常被誤認是赤尾青竹絲幼蛇(但青竹絲幼蛇尾巴就是紅的)。
  • 紅斑蛇:紅棕色身體,頸部有明顯的倒V型或箭矢狀斑紋。很會爬樹吃鳥蛋。個性溫馴,被抓到會噴臭液(超臭)。
  • 臭青公/母:台灣最大型的蛇之一,最大可到兩米多!黃綠或橄欖綠身體,鱗片粗。遇到威脅會膨脹頸部發出嘶聲,還會噴超臭分泌物驅敵。吃老鼠高手,無毒但氣勢驚人。

分辨毒蛇無毒蛇小口訣(大致參考,非百分百準則):
圓頭圓眼多半乖,三角頭型要避開。
尾巴紅紅青竹絲,黑白環環莫輕視。
體粗頭大慢慢爬,眼鏡發怒快遠離。

當然,最安全的方式就是:看到蛇,不認識的,都當作有毒蛇處理——保持距離,不挑釁不打擾。

野外活動必看:遇到台灣蛇該怎麼辦?

不管是登山、露營、溯溪還是田裡工作,遇到蛇真的不稀奇。怎麼做才能保障雙方安全?

預防永遠最重要

  • 腳步踩重一點:走路時稍微用力點,步伐穩一點。蛇的聽覺對地面震動很敏感,感受到你來了,牠們多半會先溜走,不想跟你碰面。
  • 眼睛放亮點:走草叢茂密、石頭多、倒木旁、溪邊的路徑時,別只顧著聊天或看手機。注意腳下、手要扶的地方(樹枝、石頭)。
  • 穿著要防護:穿長褲!最好穿高筒、厚一點的鞋子或登山鞋,避免穿涼鞋、拖鞋進草叢。裸露部位多,被咬風險就高。
  • 手勿亂摸亂翻:別徒手翻石頭、掏樹洞、摸草叢深處。用棍子先探探是比較聰明的做法。露營時帳篷拉鍊要拉好。
  • 照明要充足:晚上或清晨活動,頭燈手電筒必備!很多蛇是夜行性的,特別是龜殼花、雨傘節。

有一次夜觀,帶隊的老師特別提醒我們,手電筒往下照時,注意看有沒有兩顆反光的小點點(蛇的眼睛),這招真的有效,提早發現好幾條蛇。

狹路相逢的應對準則

  • 保持冷靜,停住不動:發現蛇時,別尖叫別亂跳。突然的大動作可能驚嚇到牠,讓牠誤以為你要攻擊而反擊。深呼吸,站著別動,確認蛇的位置和動向。通常牠比你更想跑掉。
  • 緩緩後退,拉開距離:確認安全後,慢慢地、安靜地向後退,至少拉開2-3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。不要轉身就跑,小心腳下絆倒。
  • 絕對不要挑釁或攻擊:丟石頭、拿棍子打、試圖抓蛇...這些行為超級危險!只會激怒蛇,增加被咬的風險。蛇是防衛,不是故意找你麻煩。
  • 繞路而行:給蛇留出足夠的空間離開。如果牠停在路中不走,耐心等一下,或選擇繞遠路避開。牠沒耐心跟你耗。
  • 拍照要謹慎:如果想拍照記錄,務必在安全距離外用長鏡頭拍攝。絕對不要為了拍特寫而靠近,更別想跟蛇自拍!這幾年因自拍被咬的新聞真的不少...

之前看過幾個年輕人,在步道上圍著一條龜殼花興奮地拍照,越靠越近,還有人拿樹枝輕輕戳(找死)。結果蛇突然攻擊,還好沒咬到,嚇得他們屁滾尿流。拜託,真的不要這樣玩命。

不幸被台灣蛇咬了!黃金處理步驟(關鍵救命)

萬一真的被咬了,慌亂絕對是大忌。記住以下步驟,冷靜處理能大幅降低傷害:

  1. 確認安全,遠離蛇:首先確保自己不會再被咬第二次。如果蛇還在旁邊,想辦法緩緩移動到安全位置。別花力氣去打蛇或抓蛇(除非牠卡在你身上甩不掉),記住蛇的樣子更重要(或用手機遠遠拍下,但安全第一)。
  2. 保持鎮定,減少活動:緊張會讓心跳加速,促進毒液擴散。深呼吸,告訴自己現代醫學發達,只要處理得當,存活率非常高。被咬的部位要絕對制動(不要動),最好當場坐下或躺下。如果是四肢被咬,立刻取下戒指、手錶等束縛物(避免腫脹後卡住)。
  3. 認清咬痕,盡速求救:觀察傷口。兩個明顯的深洞通常是毒蛇(但非絕對),一排齒痕可能是無毒蛇(但還是要看醫生!)。馬上打119求救! 清楚告知:
    • 你被蛇咬了!
    • 地點(越精確越好,最好有明顯地標或座標)
    • 你的狀況(意識是否清楚?有無頭暈、噁心、呼吸困難?)
    • 描述蛇的外觀(顏色、花紋、大小、頭型等,如果記得或拍到)
  4. 正確包紮,減緩毒液流動(限神經毒蛇種):這點爭議多,請仔細看!針對已知或高度懷疑是雨傘節、眼鏡蛇(飯匙倩)(主要神經毒)的咬傷:
    • 立即用彈性繃帶(如運動繃帶)或任何有彈性的布條(衣服撕成長條),在咬傷部位的近心端(靠近心臟的那一端)進行包紮。
    • 包紮壓力要均勻,像扭傷時包紮的緊度(約40-70 mmHg),要能塞入一根手指的程度。目的減緩淋巴回流,不是完全阻斷動脈血流!
    • 包紮部位:手指/腳趾咬傷從指根開始包;手掌/腳掌咬傷從手腕/腳踝開始包;前臂咬傷從肘上開始包;小腿咬傷從膝上開始包。
    • 包紮範圍從咬傷處往上延伸,能包多長包多長(理想是覆蓋整肢體)。
    • 固定患肢:用夾板、樹枝、硬紙板等固定包紮好的肢體,完全避免彎曲活動。

    注意!針對出血性毒蛇(如龜殼花、赤尾青竹絲、百步蛇):傳統觀念認為不建議壓迫包紮,擔心加劇局部組織壞死。目前台灣消防署與毒物科醫師的主流建議趨於保守,若無法明確辨識蛇種,可考慮不包紮,優先保持鎮靜、減少活動並儘速送醫。但若能明確判斷是神經毒蛇種,壓迫包紮固定仍是國際認可的有效處置。

  5. 盡速送醫,記住時間:在安全移動的前提下,設法前往可處理毒蛇咬傷的醫院(通常是大型醫院或地區教學醫院)。記住被咬的確切時間,這對醫生判斷很重要。移動過程中不要跑步,以免加速血液循環。最好有人攙扶或背負。

絕對禁止!

  • 切開傷口:這會造成更大組織傷害、增加感染風險,幾乎無法吸出毒液。
  • 用嘴吸吮毒液:吸的人嘴裡有傷口的話也可能中毒!效果極差且危險。
  • 冰敷或熱敷傷口:冰敷可能加劇組織壞死,熱敷加速血液循環擴散毒液。
  • 喝酒、喝刺激性飲料:加速血液循環。
  • 使用止血帶:完全阻斷動脈血流會導致肢體壞死,比毒液還危險!
  • 亂塗草藥、敷不明物體:可能引發感染、過敏,延誤正規治療。

台灣常見蛇類出沒熱點與時機(小心這些地方)

蛇不是隨機出現的,牠們有喜歡的環境跟活動時間。

環境類型 常見蛇種 高風險時段 注意事項
登山步道(尤其潮濕、近溪谷) 赤尾青竹絲、龜殼花、無毒蛇類(如大頭蛇、紅斑蛇) 清晨(5-8點)、黃昏(4-7點)、雨後初晴 注意腳下石縫、倒木、扶手邊草叢。休息時留意石頭或木頭座椅。
竹林、果園、茶園 赤尾青竹絲(極常見!)、龜殼花、眼鏡蛇 全天(青竹絲常靜伏不動),農忙時節(春、秋) 採摘時戴手套,翻動竹葉或雜物前先用工具撥弄。穿雨鞋。
溪流、水庫邊、水田 雨傘節、眼鏡蛇、草花蛇、龜殼花 夜間、清晨、黃昏 涉水注意石頭下,夜釣務必戴頭燈仔細照明腳邊。
低海拔闊葉林、次生林 百步蛇(較稀有)、龜殼花、擬龜殼花、臭青公等 白天(百步蛇)、夜晚(龜殼花) 穿越林下灌叢要小心,留意樹上也可能有蛇(如大頭蛇)。
都會公園邊緣、荒地、老舊社區 眼鏡蛇、雨傘節(較少)、臭青公、紅斑蛇 夜間、清晨 晚上散步走明亮主道,勿踩路邊深草叢。
家中庭院、車庫、倉庫 眼鏡蛇(追老鼠而來)、雨傘節、臭青公、紅斑蛇 任何時間(可能躲藏) 保持環境整潔無雜物堆積,封堵牆角洞穴,減少老鼠吸引蛇類。

我家在台北文山區靠山邊,夏天偶爾會有臭青公溜進院子找老鼠吃,嚇過我媽好幾次。後來把堆放雜物的角落清乾淨,門口裝了感應燈,情況就好多了。

關於台灣蛇,大家最常問的幾個問題

Q1:聽說台灣蛇冬天都在冬眠,所以冬天爬山很安全?

不全對!蛇是變溫動物,冬天活動力確實大降,會找地方躲起來冬眠(或稱蟄伏)。但台灣冬天不夠冷,尤其南部或出大太陽的中午,氣溫回升時,蛇還是可能出來活動曬太陽取暖。我就曾在陽明山1月一個暖和的中午看過青竹絲在石頭上曬太陽。所以冬天活動仍要保持基本警覺,特別是中午時分。

Q2:被小蛇咬到是不是比較不危險?

錯!這觀念超危險。小蛇一樣有毒牙,毒腺裡的毒液濃度有時不比成蛇低(雖然總量可能少一些)。重點是,小蛇因為控制毒液釋放的能力較差,有時會一次釋放較高比例的毒液(防衛本能強烈)。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蛇小就掉以輕心!只要是毒蛇,不管大小都危險。

Q3:在山上看到蛇,是不是代表附近有一窩?

不一定。蛇除了繁殖期會短暫在一起,或是冬眠時可能群聚(不同種也可能混居),其餘時間多半是獨行俠。看到一條蛇,通常不代表附近有一大群。不過,如果環境適合(食物多、遮蔽好),該區域蛇的密度本來就可能高一些。

Q4:市面上賣的「驅蛇劑」或「驅蛇粉」真的有效嗎?

效果非常有限,不要過度依賴!這類產品主要成分通常是硫磺、樟腦、萘丸(臭丸)或其他氣味強烈的化學物質。理論上蛇不喜歡這些味道會避開。但實際效果受環境風向、濕度、氣味濃度擴散程度影響很大,且氣味會隨時間消散。蛇在受到驚嚇或急於通過時,也可能不顧氣味。最有效的方式還是維持環境整潔(減少老鼠、雜物堆積)和自身提高警覺。

Q5:台灣哪裡有比較安全的賞蛇地點或活動?

不建議民眾自行「賞蛇」,風險高且可能干擾生態。若對蛇類生態有興趣:

  • 動物園:台北市立動物園、高雄壽山動物園等都有台灣本土蛇類展示區,環境安全有解說。
  • 專業生態導覽:有些國家公園(如墾丁、太魯閣)或生態協會會舉辦夜間觀察活動,由專業解說員帶領,使用適當照明在安全路徑觀察,這是最推薦的方式。
  • 自然科學博物館:如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、台南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(南科館)等,常有台灣生態相關展示,包含蛇類標本或模型。
絕對避免自行到野外尋找或驚擾蛇類。

蛇其實沒那麼可怕(生態重要性)

講了那麼多防蛇、怕蛇,最後還是要幫蛇說說話。大家討厭老鼠吧?一條蛇一年可以吃掉數十隻甚至上百隻老鼠!牠們是控制鼠類數量的超級幫手。沒有蛇,田裡的農作物損失、鼠疫傳播風險都會大增。蛇也是生態系食物鏈中的重要環節,許多猛禽(如大冠鷲)靠吃蛇維生。

說穿了,蛇咬人幾乎都是防衛行為。我們侵入牠的地盤,踩到牠,或讓牠覺得受到威脅,牠才會反擊。只要我們學會尊重牠們的空間,了解牠們的習性,知道如何安全互動和應變,台灣蛇的存在並不會阻礙我們享受山林田野的美好。

希望這篇滿滿都是乾貨的台灣蛇指南,能讓你在面對這個台灣島上不可或缺的鄰居時,多一分了解,少一點恐懼,也多十分安全。記住關鍵:保持距離、冷靜應對、認識環境、事前預防。這樣你就能更自在地探索台灣的自然囉!

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近期文章

  • 節瓜炒蛋:挑選、烹飪技巧與疑難排解全攻略
    想知道如何挑選新鮮節瓜、正確儲存並掌握炒鍋火力,做出完美口感的節瓜炒蛋嗎?本文涵蓋節瓜挑選與儲存秘訣、炒鍋選擇關鍵排行、口感對照指南,以及疑難問題解答,讓您輕鬆解決烹飪困擾,升級家常美味!
  • 燒肉吃到飽臺南:終極懶人包與熱門店家推薦
    想吃燒肉吃到飽在臺南?這裡提供終極懶人包,涵蓋碳佐麻裡、野村燒肉、豬對有等十多家超人氣店家,並結合個人小結與問答,幫你輕鬆找到最適合的燒肉餐廳,享受美味吃到飽體驗!
  • 蛇招財嗎?揭開風水蛇飾品的財運真相與實用指南
    想知道蛇招財嗎?本文深度解析蛇在風水中的招財原理、真實案例與操作技巧,包含擺放位置、禁忌事項和常見問答,提供您決策前後所需的完整資訊,助您避開迷信陷阱,提升財運實踐效果。
  • 蛇皮功效全解析:揭秘蛇皮的驚人用途與生活妙招
    想知道蛇皮有什麼作用嗎?本文深入解析蛇皮的多元功效,包括中藥應用、生活妙用與安全注意事項。提供實用資訊如蛇皮來源、健康益處、常見問題解答,並分享個人經驗與負面評價,助您全面了解蛇皮用途,滿足所有搜尋需求。
  • 蛇皮招財真的有效嗎?完整解析與實用指南
    想知道蛇皮是否真能招財嗎?本文從風水學、民間信仰到實際應用,全面解析蛇皮招財的真相。包含使用方法、注意事項、常見問題解答,以及個人親身經驗分享。無論您是好奇還是想嘗試,都能找到實用資訊,幫助您避免常見錯誤,提升財運。文章深入探討蛇皮招財的原理、效果爭議,並比較其他招財方式,讓您做出明智決定。
  • 家裡有蛇怎麼抓?居家安全防蛇全攻略(專家實用指南)
    家裡突然出現蛇怎麼辦?本文提供完整居家抓蛇實戰指南,從辨識蛇種、安全防護、捕捉工具到專業處理流程,包含台灣常見毒蛇圖鑑、必備工具清單及緊急應變步驟。立即學會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,保護家人免受蛇類威脅!
  • 蛇多久脫一次皮?完整解析蛻皮頻率與飼養關鍵
    深度解析蛇類蛻皮頻率關鍵因素,從幼蛇到成蛇的完整週期變化,揭開環境濕度與溫度的影響秘密。提供蛻皮異常處理實戰技巧與常見QA,幫助飼主掌握蛇類健康指標。
  • 蛇最怕什麼花?揭密驅蛇植物與居家防護實用指南
    想知道蛇最怕什麼花嗎?本文揭密最有效的驅蛇植物排行榜,包括薄荷、萬壽菊等,教你如何種植與應用。涵蓋科學原理、常見誤區、個人經驗分享,並解答10大常見問題,提供全面居家防蛇解決方案。適合台灣家庭參考,確保安全無憂。
  • 南寮汽車旅館:熱門住宿實戰評比與周邊遊玩全攻略
    為什麼南寮周邊住宿這麼熱門?本文公開旅館選擇眉角,詳細評比人氣汽車旅館如南寮汽車旅館、香堤時尚休閒旅館和水漾時尚旅館,搭配10間車旅速比懶人包。不只教你住得舒適,還推薦周邊必玩行程與內行玩法,最後由老旅人分享常見住宿Q&A實用經驗,讓你輕鬆規劃完美旅程。
  • 蛇脫皮後會留在原地嗎?解密蛇類蛻皮地點選擇與處理指南
    深度解析蛇脫皮後是否會留在原地!從環境因素、蛇種特性到安全處理步驟,提供完整解答。包含野外發現蛇皮的處理技巧、蛇蛻皮週期圖解,以及專家實測數據表,一次解決所有關於「蛇脫皮後會留在原地嗎」的疑問。

分类

  • 旅行攻略 (82)
  • 生活隨筆 (45)
  • 美食地圖 (74)
  • 萌宠星球 (111)

Copyright © 2025, All Rights Reserved. 關於我 隱私政策 網站地圖 全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