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?爬山走著走著,草叢突然沙沙響,心頭一驚!是不是蛇?台灣蛇類其實很常見,尤其夏天潮濕悶熱,牠們活動更頻繁。我自己在陽明山步道就遇過好幾次,說真的,第一次看到龜殼花盤在石階上,整個人瞬間定格,連呼吸都不敢太用力。那種緊張感我到現在還記得。
講到台灣蛇類,多數人反應不是好奇就是害怕。坦白說,這兩種情緒都很正常,畢竟我們從小聽太多「毒蛇很危險」的警告。但你知道嗎?台灣陸生蛇類超過50種,真正稱得上「劇毒」的可能一隻手就數得完。這篇文章就是要用最白話的方式,帶你認識這些山林鄰居,教你分辨危險、學會自保,下次遇到就不會只會尖叫逃跑。
台灣蛇類大家族:有毒沒毒一次搞懂
台灣這塊寶島生態豐富,蛇類種類多得讓人眼花撩亂。有些朋友看到繩狀物體就嚇破膽,其實多數蛇根本懶得理人。我整理了幾種你最可能遇到的台灣蛇類,特別是那些有毒的,看清楚長相才不會自己嚇自己。
看到快閃!台灣六大危險毒蛇圖鑑
台灣被列為劇毒的陸生蛇類主要就六種:龜殼花、赤尾青竹絲、眼鏡蛇、雨傘節、百步蛇和鎖鏈蛇。前四種比較常見,後兩種現在想看到還得碰運氣。上個月我在烏來山區夜觀,手電筒一照就發現赤尾青竹絲纏在樹枝上,那三角頭和紅尾巴特徵超明顯。
| 中文名 | 特徵 | 出沒熱點 | 危險等級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龜殼花 | 褐色背紋像龜殼、頭大三角形 | 全台低海拔、菜園、廢墟 | ★★★★★ | 攻擊性強,夜行性 |
| 赤尾青竹絲 | 全身翠綠、尾巴磚紅色 | 全台中低海拔樹林、竹林 | ★★★★☆ | 數量最多,常掛樹上 |
| 眼鏡蛇 | 頸部可膨脹、有單/雙圈紋 | 台南以北低海拔農地 | ★★★★★ | 受威脅會立起前半身 |
| 雨傘節 | 黑白相間環紋 | 全台平地至低山區 | ★★★★★ | 毒性強但性情較溫和 |
| 百步蛇 | 大型三角頭、菱形斑紋 | 中南部山區(稀少) | ★★★★★ | 排灣族聖蛇,瀕危物種 |
| 鎖鏈蛇 | 灰棕色、背有鎖鏈狀斑紋 | 南部乾燥地區(極稀少) | ★★★★★ | 出血性毒,全台最毒 |
老鳥碎碎唸: 很多人以為頭三角形就是毒蛇?這觀念要調整啦!像大頭蛇和擬龜殼花頭也很三角,但牠們根本沒毒腺。反過來說,雨傘節頭橢圓卻毒得要命。最準還是記住那六種劇毒蛇的特徵,認不出來的保持距離就對了。
無毒蛇別亂殺!友善的台灣蛇類鄰居
台灣蛇類大部分都很無害,還會幫忙吃老鼠。以下這幾種常被誤會,看到請手下留情:
- 臭青公: 台灣最大型蛇類(可達3米!),黑色鱗片帶黃紋。雖然長得嚇人又會噴臭液,但牠專吃老鼠甚至其他蛇。我家後山就住了一條,菜園再也沒鼠害。
- 南蛇: 常在水田邊活動,褐色身體動作敏捷。農民其實不太討厭牠,因為牠會抓田鼠。
- 錦蛇: 身上有漂亮花紋,寵物市場很熱門。野生個體遇到人通常溜超快。
- 過山刀: 細長身體跑超快,金黃色在陽光下很顯眼。牠吃蛙類和蜥蜴,完全無毒。
有次我在坪林竹林看到條小蛇,旁邊山友抄起棍子就要打,我趕緊攔住:「那是台灣鈍頭蛇啦!只吃蝸牛的超乖品種。」其實多數蛇類傷亡都來自人類誤解。
野外遇蛇實戰手冊:從預防到急救
講這麼多,重點還是保障安全。台灣蛇類雖然大多不主動攻擊,但意外總有可能發生。這部分我會分享親身驗證過的方法。
預防勝於治療:如何避免蛇吻
- 腳步放重點: 蛇感受地面震動會先逃跑。我爬山習慣用登山杖先點地,特別在草叢或落葉堆。
- 穿對鞋子: 短褲配涼鞋進草叢?別鬧了!至少穿高筒登山鞋或雨鞋,材質要厚。雨鞋其實防蛇效果不錯,缺點是夏天悶腳。
- 手別亂摸: 攀岩或撿東西前,先用棍子探查石縫、樹洞。蛇很喜歡躲這些地方。
- 夜間照明必備: 多數毒蛇夜間活動更頻繁。頭燈要夠亮,照路同時掃視前方地面。
- 營地選擇有學問: 避開岩石堆、洞穴口,帳篷拉鍊隨時關好。食物密封收好,殘渣會引來老鼠,接著就...
說個尷尬經驗。有回我在溪邊露營,半夜內急摸黑去樹叢解決,沒想到踩到軟綿綿的東西... 幸好只是條草花蛇,但當下真的嚇到魂飛魄散!從此露營絕對帶露營燈上廁所。
萬一被咬怎麼辦?黃金處理5步驟
萬一真的被台灣蛇類咬傷,冷靜處理非常重要。切記以下順序:
- 確認安全: 立刻遠離蛇,但別追打牠(增加二次傷害風險)。
- 記住長相: 快速觀察頭型、花紋、大小。手機拍照最好,但別冒險靠近。
- 保持冷靜: 坐下或躺下,減少活動減緩血液循環。恐慌加速心跳只會讓毒液跑更快。
- 解開束縛: 脫掉手錶、戒指、緊身衣物(患部可能腫脹)。
- 儘速就醫: 打119或請人協助送醫,絕對要告知「被蛇咬」。台灣各大醫院都有抗蛇毒血清。
千萬別做這些事: 用嘴吸毒(可能感染)、切開傷口(加劇傷害)、冰敷(組織壞死)、飲酒或亂塗草藥。我曾看過阿伯被龜殼花咬,堅持要先喝「解毒藥酒」才肯就醫,結果到醫院時整隻手腫得像麵龜...
全台毒蛇血清醫院清單
台灣各縣市都有儲存抗蛇毒血清的醫院。特別注意,有些地區醫院可能只有特定血清,大醫院較齊全。以下是重點醫院清單:
| 區域 | 醫院名稱 | 地址 | 聯絡電話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台北市 | 台大醫院 |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 | 02-23123456 | 血清最齊全 |
| 新北市 | 亞東紀念醫院 |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| 02-89667000 | 24小時急診 |
| 桃園市 | 林口長庚醫院 |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5號 | 03-3281200 | 北部重要急救責任醫院 |
| 台中市 |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|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 | 04-22052121 | 中部血清中心 |
| 台南市 | 成大醫院 | 台南市北區勝利路138號 | 06-2353535 | 南部血清最齊 |
| 高雄市 | 高雄長庚醫院 | 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| 07-7317123 | 24小時急診 |
| 花蓮縣 | 花蓮慈濟醫院 | 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| 03-8561825 | 東部主要急救點 |
小提醒:送醫時最好先打電話確認血清庫存(特別是鎖鍊蛇血清較稀少),119通常也會協助調度。
台灣蛇類保育現況:牠們比你想的更脆弱
很多人怕蛇想除之而後快,但其實台灣蛇類面臨的生存壓力超大。棲地被開發、路殺、非法捕抓... 像百步蛇都快絕跡了。我有次參加特生中心的救傷行動,發現一隻被獸鋏夾斷脊椎的眼鏡蛇,那種無力感真的很沉重。
瀕危蛇類名單:需要我們共同保護
根據台灣物種紅皮書,這些本土蛇類生存告急:
- 百步蛇: 排灣族聖蛇,因棲地破壞和盜獵銳減
- 高砂蛇: 台灣特有種,只在高海拔森林出現
- 標蛇: 數量稀少,生態習性不明
- 唐水蛇: 濕地開發讓牠無家可歸
你知道嗎?一條百步蛇要活到能繁殖至少要6年,吃老鼠控制鼠害的價值遠超過捕殺牠。保育團體現在推動「山村綠色經濟」,教導部落監測而不捕捉,反而發展出生態旅遊產業。
個人觀點: 蛇類在生態鏈的角色不可替代。有次我訪問阿里山茶農,他說自從禁止捕蛇後,茶園鼠害反而減少(因為蛇抓老鼠)。生態平衡真的很奇妙,人類自以為的「解決方案」常帶來更多問題。
路殺問題怎麼解?開車族請注意
台灣山區道路常有蛇類穿越被壓死,尤其春夏夜晚。幾個小動作就能救命:
- 山區道路放慢車速,特別雨後或傍晚
- 看到蛇過馬路,安全前提下停車讓牠先過(通常10~20秒就夠)
- 勿任意移動物種到其他棲地(可能傳播疾病或破壞生態)
我有次在杉林溪開夜車,差點壓過一條過馬路的赤尾青竹絲,緊急煞車後看牠緩緩鑽進草叢,內心默默說聲抱歉差點變兇手。
常見迷思破解:關於台灣蛇類的真相
圍繞台灣蛇類的謠言滿天飛,該是澄清的時候了:
迷思1:看到蛇就要打死?
大錯特錯!多數蛇根本不想跟人類打交道。蛇咬人多數發生在人們試圖捕捉或攻擊時。無毒蛇對人無害,毒蛇也是生態重要組成。
迷思2:被小蛇咬比較不危險?
完全錯誤!幼蛇無法控制毒液注入量,可能一次釋放全部毒素。我有位研究蛇類的朋友曾被幼年龜殼花咬,腫脹程度不輸成蛇。
迷思3:殺死蛇要掛樹上示眾?
這是惡習且違法!根據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,無故騷擾或獵殺保育類蛇種可罰6~30萬。連非保育類也不該任意殺害。
迷思4:被蛇咬過會有免疫力?
危險的錯誤觀念!每次被咬毒性反應可能不同,二次咬傷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過敏反應。
進階篇:台灣蛇類觀察入門
如果你對台灣蛇類產生興趣,想安全地觀察牠們,這裡有些建議:
- 參加導覽活動: 許多國家公園(如墾丁、陽明山)或生態團體定期舉辦夜觀,有專家帶領講解
- 必備工具: 強力手電筒(建議流明數300以上)、長褲與防滑靴、望遠鏡(觀察樹棲蛇類)
- 尊重距離: 不觸碰、不干擾、不使用強光直射眼睛(特別是夜行性蛇類)
- 攝影倫理: 不為拍照移動蛇或破壞棲地,閃光燈可能傷害牠們
記得第一次參加專業夜觀,導遊用紅光手電筒照到樹上的赤尾青竹絲,全團安靜驚嘆的畫面至今難忘。那種震撼和電視上看完全不同。
台灣蛇類關鍵問答集
整理最多人問的問題,一次解答:
Q1:家裡出現蛇怎麼辦?
保持冷靜勿攻擊!通常蛇只是迷路。可聯繫各地消防局(非緊急狀況勿打119)或專業野生動物救傷單位(如特生中心)。台北市立動物園也有提供建議。封住可能的入口(如排水孔加裝網)是根本之道。
Q2:台灣哪種蛇最毒?
以單位毒液毒性而言,鎖鏈蛇居冠(尤其南部亞種)。但綜合考量攻擊性與數量,臨床案例最多是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。百步蛇毒性雖強但極罕見。
Q3:登山要帶蛇毒吸取器嗎?
多數專家不建議!市售吸盤效果有限,使用不當反而延誤就醫。與其花錢買器材,不如記住就近的蛇毒血清醫院位置。
Q4:被蛇咬多久內要打血清?
越快越好,最好在1~2小時內。但這不是絕對值,曾有案例被咬後12小時才就醫仍然康復。重點是保持患部低於心臟、減少活動並立即送醫。
Q5:如何判斷是不是毒蛇咬傷?
不要自行判斷!所有蛇咬傷都應視為緊急狀況。毒蛇咬傷通常有明顯疼痛、腫脹,可能有兩點牙痕(但非絕對)。無毒蛇咬傷多為淺表傷口。無論如何,台灣蛇類咬傷都該就醫評估。
Q6:台灣有蟒蛇嗎?
台灣原生種沒有大型蟒蛇。寵物逃逸的緬甸蟒偶有發現(如嘉義曾捕獲4米個體),但無法在野外自然繁殖。最大原生蛇是臭青公,體長可達3米。
台灣蛇類的世界遠比多數人想像的豐富。認識牠們,其實是保障自己安全的最好方式。下次在山林相遇,或許可以試著遠遠觀察而非驚慌逃竄,你會發現這些生物展現的生命力令人讚嘆。當然,該保持的距離還是要守住,畢竟尊重自然才能與之共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