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礎核心:醋飯(舍利)就是靈魂!
真的,壽司成敗,醋飯佔七成!一碗完美的醋飯,是壽司做法的基石。它必須粒粒分明泛著珍珠光澤,入口溫潤帶點Q彈,酸、甜、鹹平衡得恰到好處,絕對不能溼黏軟爛,更不能糊成一團。這醋飯,日本人稱它“舍利”,當真是珍寶般的存在。
每次看到有人用隔夜飯或普通白飯加醋拌一拌就想做壽司,我的心都在滴血(真的試過一次,噩夢啊!)。失敗的醋飯,神仙也救不了你的壽司!
完美醋飯比例大公開(請務必照比例試一次!):

材料 | 份量比例 | 關鍵要點(劃重點!) |
---|---|---|
米 | 2合 (約300克) | 壽司專用米為佳(如越光米),米粒短圓、黏性高。千萬別用長米或泰國香米!洗米要輕柔快速,洗到水幾乎清澈即可,別搓到米粒破損。 |
水 | 1.1倍米量 | 水量比平常煮飯略少一點點(約少10%),這樣飯粒才會更緊實Q彈。 |
米醋 | 45-50ml | 純釀造米醋是首選(日本的更道地),避免用味道太強烈或化學感重的合成醋。 |
砂糖 | 25-30克 | 中和酸度、帶來溫潤感。我喜歡用上白糖,溶解快、風味柔和。 |
鹽 | 5克 | 一小撮鹽能完美提引整體風味層次,不可或缺! |
昆布 (可選) | 一小段 (約5cm) | 煮飯時放一小段洗淨的昆布同煮,能增添天然溫和的鮮味(旨味),這是我的私房秘訣!煮好後記得取出。 |
醋飯做法步驟 (成敗在此一舉!):
- 煮飯: 米洗淨瀝乾,加入適當水量(記得比平常少一點),放入昆布(如果要用),照你家電鍋的標準程式煮熟。飯煮好後別急著開蓋,讓它悶15-20分鐘。這步驟超重要!讓米粒中心熟透、水分均勻分佈。
- 調和壽司醋: 趁煮飯的空檔,把米醋、砂糖、鹽放入一個非金屬的小鍋(金屬鍋可能會有奇怪的金屬味),用最小火加熱,輕輕攪拌到糖鹽完全溶解即可,絕對不要煮滾!煮滾醋味會揮發變嗆。放涼備用。
- 混合: 把煮好悶透的飯,輕輕撥鬆(小心別壓碎米粒!),倒入一個寬大、非金屬的淺盆(木盆「壽司桶」最傳統,大的玻璃盆、強化塑膠盆也行)。均勻淋上放涼的壽司醋。
- 切拌降溫: 這是最考驗耐心的時刻!用飯勺(或扁平木鏟),用切、拌的方式(想像切蛋糕,不是壓也不是攪),同時用扇子或扇風機(開弱風)幫助飯粒降溫。目標是讓每粒米都均勻裹上醋,同時快速將飯溫降到接近人體體溫(約35-40°C)。這溫度是米粒吸收醋汁、散發光澤、維持最佳口感的黃金點!熱飯拌醋會變爛,冷飯拌不易入味。一邊拌一邊就能聞到酸甜香氣飄出來,超療癒!
- 保濕醒飯: 拌好後,用乾淨微濕的廚房布(擰到完全不滴水)蓋在飯上,放在室溫下醒20-30分鐘。讓醋汁徹底滲透,米粒狀態更穩定。這時的醋飯應該閃著溫潤的光澤,粒粒分明又彼此能溫柔黏著。
看吧!光是醋飯學問就一大堆對不對?但相信我,這功夫絕對值得!好吃的醋飯,單吃都迷人。掌握好醋飯,你的壽司做法已經成功一大半!
經典入門:花壽司(Makizushi)
說到在家做壽司,花壽司絕對是新手友善第一名!材料變化多端,捲起來也很有成就感(雖然我一開始也捲得歪七扭八啦)。它就像壽司界的畫布,愛吃什麼就放什麼!
食材準備清單 (隨喜組合變化!):
- 醋飯: 煮好的完美醋飯約2碗(約300-350克,冷卻到微溫)。
- 海苔片(焼き海苔): 全型(約19x21cm)2-3張。選專門的壽司海苔,比較厚實不易破。
- 內餡(自由發揮!):
- (經典款) 小黃瓜(去籽切長條)、蟹肉棒(撕成絲或整條)、玉子燒(做法下面介紹!切長條)、醃蘿蔔(黃色,切長條)、蒲燒鰻魚(罐頭或自製,切條)、燙熟的蝦或蝦卵…
- (創意款) 酪梨條、燻鮭魚、美乃滋拌鮪魚罐頭、韓式泡菜、起司條(捲好後炙燒超讚)… 發揮你的想像力!
- 工具: 捲簾(Makisu) 必備!保鮮膜(輔助用,非必需)。
花壽司做法步驟 (手把手教學!):
- 海苔鋪底: 把捲簾放在乾淨檯面上(竹條橫向對著你)。取一張海苔,粗糙面(啞光面)朝上,光滑亮面朝下,平鋪在捲簾靠近自己這邊(約留1公分空隙不鋪滿)。為什麼粗糙面朝上?這樣醋飯才黏得住!
- 鋪醋飯: 雙手沾點醋水(水+一點點醋) 防沾黏。取適量醋飯(約半碗多一點),輕輕鋪在海苔上。用指尖從中間向外、均勻推開,鋪滿海苔約3/4的面積(靠近你這邊的邊緣鋪滿,遠離你的那邊留1-2公分空白)。飯層厚度要均勻且薄(大約0.5公分),太厚很難捲!邊緣一定要鋪滿壓緊,中間可以稍薄。別忘了最上方那條留白。
- 放內餡: 把喜歡的內餡食材,橫向排成一條,放在靠近自己這邊的飯上(約飯的1/3處)。注意分量!貪心放太多會捲不起來或爆開哦(我的血淚教訓)。餡料長度要比海苔寬度稍短一點點。
- 關鍵一捲:
- 大拇指放在捲簾下緣(靠近自己),其他手指按住餡料。
- 用大拇指果斷地提起捲簾和靠近你的海苔邊緣,緊緊地蓋過內餡,壓實。同時用其他手指固定住內餡不亂跑。第一個圈要壓緊實,這是形狀的基礎!
- 繼續用捲簾帶動,將壽司向前滾一圈,再次壓實定型。這時第一圈應該已經包好了。
- 繼續滾動: 輕輕提起捲簾(別把壽司帶起來哦!),讓壽司再向前滾動,一邊滾一邊用雙手隔著捲簾輕輕按壓塑形(主要是上下壓,讓圓柱狀更緊實平均)。滾一圈壓一次,直到捲到盡頭。最後那條沒鋪飯的海苔邊緣,沾點水就能黏合。
- 塑形放鬆: 捲好後,別急著開啟捲簾!把整捲連同捲簾放在檯面上,再整體輕輕按壓滾動幾下,讓形狀更均勻緊實。然後放置3-5分鐘稍微定形(海苔會吸收一點水分變軟黏合)。
- 切件: 準備一把鋒利的刀(沾濕再擦乾,每切一刀就擦一下再沾濕,防止黏刀)。把壽司卷移到砧板上,先切掉兩頭不整齊的(廚師的點心時間到!)。然後將整條壽司卷切成均等的小段(約1.5-2公分寬)。要使點勁,但別用鋸的,一刀俐落切下才漂亮。切的時候,手指輕扶兩側穩定壽司,刀鋒從上往下垂直切。
噹啷!完成!第一次捲可能會有點手忙腳亂,餡料飛出來或捲成方形都有可能(笑),多練幾次手感就來啦!花壽司變化多端,是練習壽司做法基本功的好選擇。
挑戰進階:握壽司(Nigirizushi)
握壽司,就是那一小坨醋飯上放片魚生的經典造型。看似最簡單,但要捏得好,讓飯糰緊實不散又入口松化,魚片服貼不滑落,絕對是壽司做法中最見功夫的部分!我在家練習時,捏太鬆一拿就散,捏太緊又像石頭難以下嚥,魚片還老是滑下來跟我抗議,挫折感超大!但一旦抓到那個手感,成就感也是爆表!
不可少的食材:
- 醋飯: 煮好的完美醋飯(保持微溫狀態,約35-40°C手感溫溫的最好捏)。
- 生魚片: 選擇適合生食(生食用)、新鮮度高、經過冷凍殺菌處理的魚類。新手推薦:
- 鮭魚(Salmon): 油脂豐富,風味溫和,接受度高。選橘紅色澤鮮豔、紋路分明的。
- 鮪魚赤身(Tuna Akami): 深紅色,肉質緊實,味道鮮明。
- 鯛魚(Sea Bream/ Tai): 肉質細緻潔白,味道淡雅清甜。
- 甜蝦(Amaebi): 鮮甜軟糯,易入口。
- 其他如花枝(切薄片或切花)、幹貝等也可。
- 山葵(Wasabi): 新鮮山葵泥最佳(買山葵根自己磨),其次是好一點的管狀山葵醬(注意成分)。化學綠的芥末膏請避免!
- 醬油(刺身醬油): 選用淡口醬油或專門的壽司/刺身醬油,不會過鹹搶味。
- 醋水: 一碗水加一點米醋,用來沾濕雙手防黏。
握壽司做法步驟 (手感練習曲):
- 備料: 生魚片切成適當大小(約長4-5cm, 寬2-3cm, 厚0.5cm左右的長方/橢圓片)。邊角料可以剁碎做軍艦卷或散壽司。山葵準備好。醬油倒小碟備用。
- 濕手: 雙手在醋水碗裡快速沾濕(甩掉多餘水滴,保持濕潤但不滴水)。
- 取飯: 用慣用手的食指、中指、拇指(像抓取的手勢),從醋飯盆中取出約一口大小的醋飯(約15-20克)。新手可以稍微捏緊一點點成形,但別太用力壓死。
- 第一次塑形: 將飯糰放在非慣用手(通常是左手)的食指與中指前端(靠近指腹),用慣用手的食指與中指指尖(不是指腹!)輕輕地、快速地按壓飯糰2-3下。目的是讓飯粒稍微黏合,初步形成一個長橢圓的雛形,但仍保持飯粒間的鬆散空氣感。這飯糰底部會呈現微微的弧度,貼合手指。
- 翻手加山葵: 將初步成形的飯糰快速翻轉到慣用手的食指與中指上(此時飯糰的弧度面朝上)。用非慣用手的小指或無名指(避免弄髒主要捏飯的手指),蘸取米粒大小的一點點山葵(千萬別貪心!),輕輕抹在飯糰中央偏上的位置。
- 放魚片與貼合:
- 用非慣用手拿起一片生魚片。
- 將魚片輕蓋在飯糰的山葵位置上。
- 用非慣用手的食指指尖(或加上中指),輕輕地按壓魚片中央(按下去時,飯糰也會被稍微壓實)。
- 同時,用慣用手的拇指指尖,輕託飯糰底部中央。
- 兩手協作:非慣手的食指按壓魚片頂部,慣手的拇指從底部輕頂飯糰中央,形成一個溫和的夾力。同時,慣用手的食指和中指自然地貼在飯糰兩側(但主要不是用力捏,而是輕輕扶著穩定)。
- 側麵塑形: 保持按壓狀態,將壽司側轉90度(讓長邊對著自己)。用慣用手的食指和大拇指(像是輕輕捏起的手勢),輕柔地從飯糰的兩側往中間收攏一下,讓飯糰側線更俐落,魚片邊緣更貼合飯糰。絕對不要捏飯糰頂部和底部!
- 翻轉確認: 再將壽司翻轉回正面(魚片朝上)。確認魚片服貼、飯糰形狀緊實但不過硬。大功告成!放到盤子上時動作要輕柔。
握壽司真的要靠感覺!訣竅是:力道輕柔、動作迅速、利用指尖而非掌心、保持米飯的呼吸感。多練習幾次,找到米飯在指間那種“剛剛好”的緊實度,你就離成功不遠了!這種親手捏製的壽司做法,樂趣無窮!
暖心繫:玉子燒壽司(Tamagoyaki Sushi)
誰說壽司一定得用生魚片?玉子燒壽司就是溫暖人心的存在!蓬鬆香甜的日式煎蛋,是大人小孩都愛的安全牌。而且自己做玉子燒,比想象中簡單有趣多了!雖然要煎出完美的層層疊疊需要點耐心(我前幾次都煎成炒蛋塊),但絕對值得一試!
食材(家常版):
- 雞蛋: 3顆(大顆一點比較好)。
- 味醂: 1大匙(約15ml,提供甜味和光澤)。
- 醬油: 1小匙(約5ml,鹹味和香氣)。
- 砂糖: 1大匙(約12克,甜味來源)。
- 鹽: 一小撮(提味)。
- 出汁(或水/牛奶): 1-2大匙(約15-30ml,讓蛋更嫩)。有鰹魚高湯最佳,沒有就用溫水或一點點牛奶替代。
- 醋飯: 適量(做握壽司或卷壽司用)。
- 工具: 方形玉子燒鍋(Makiyakinabe)、耐熱矽膠刮刀或筷子、小碗。
玉子燒&玉子燒壽司做法步驟:
A. 煎出完美玉子燒:
- 調蛋液: 在碗裡打入雞蛋。加入味醂、醬油、砂糖、鹽。輕輕攪打均勻(不要打出太多泡泡!泡泡多煎起來表面會不平)。加入出汁(或水/牛奶),再次輕輕拌勻。可以過篩一次蛋液,更細緻。
- 熱鍋潤鍋: 方形玉子燒鍋開中小火預熱(鍋子夠熱蛋液下鍋才會迅速凝固成形)。滴幾滴油(玄米油或沙拉油),用廚房紙巾塗抹均勻鍋底和四壁(每一層都要這樣潤鍋!關鍵!)。
- 倒第一層蛋液: 倒入約1/4 – 1/3的蛋液(剛好能鋪滿鍋底薄薄一層)。快速晃動鍋子讓蛋液均勻分佈。
- 捲起第一層: 待蛋液底部凝固、表面還有些濕潤時(約7-8分熟),用筷子或刮刀小心地從靠近自己這邊將蛋皮往對面方向翻捲過去,捲成一個蛋卷,推回靠近自己這邊的鍋緣(動作要果斷輕柔)。
- 潤鍋、倒第二層: 再次在鍋子空的地方塗抹一點油(特別是蛋卷下方)。將蛋卷稍微抬高,讓新油流到蛋卷底部潤滑。倒入下一層蛋液(同樣約1/4量),記得把蛋卷稍微抬起,讓新蛋液流到蛋卷下方,這樣才能黏合。
- 繼續捲疊: 待新蛋液底部凝固、表面微濕,再次從靠近自己這邊,連同之前捲好的蛋卷一起,往對面方向翻捲過去。重複步驟5和步驟6(潤鍋、倒蛋液、捲起),直到蛋液用完。最後一次捲好後,可以將蛋卷四面在鍋裡輕輕按壓塑形,確保內部熟透(小火慢煎避免焦掉)。玉子燒的層次就是這樣一層一層捲出來的!鍋子溫度控制很重要,太熱蛋會焦,太慢蛋液會乾掉不好捲。多試幾次!
- 定型: 煎好的玉子燒取出,放在壽司捲簾上(或專用的定型盒裡),趁熱稍微捲緊塑形(讓蛋卷更緊實漂亮),或用鋁箔紙包一下固定形狀。放涼後再切。
B. 變化玉子燒壽司:
- 玉子握壽司: 將冷卻的玉子燒切成厚片(約1.5-2cm厚)。按照握壽司的手法,在一小坨醋飯上放一片玉子燒,輕輕用手指按壓中心讓黏合即可。簡單又美味!
- 玉子細捲(Tamagomaki): 將玉子燒切成長條狀(約1.5cm寬)。在海苔片上鋪上一層薄醋飯(鋪滿),將玉子燒條放在飯中央,然後用捲簾仔細捲成細卷(參考花壽司捲法),切段即成漂亮的玉子細卷。
- 玉子燒散壽司: 將玉子燒切成小丁。碗裡裝醋飯,鋪上玉子燒丁、其他喜歡的熟料(如燙熟的毛豆、切碎的小黃瓜、蝦仁丁、鮭魚卵等),拌一拌或直接享用!
金黃蓬鬆、帶點微甜的玉子燒,搭配醋飯,簡單卻讓人無比滿足。這種溫暖系的壽司做法,特別適閤家庭聚會或帶便當!
火炙風情:炙燒壽司(Aburi Sushi)
如果你對完全的生魚片有點猶豫,或是想嘗試截然不同的風味層次,炙燒壽司做法絕對能開啟新世界大門!用火焰瞬間炙烤魚生表面,逼出豐腴油脂,產生迷人的焦糖化反應,香氣撲鼻而來,肉質也變得溫潤軟嫩,入口即化,再搭配一點點醬料提味,真的會上癮!
素材選擇與準備:
- 適合炙燒的魚料: 油脂豐富的魚類最能展現炙燒魅力!
- 鮭魚肚(Salmon Belly): 首選!油脂豐厚,炙燒後香氣濃鬱逼人。
- 鯖魚(Saba): 風味濃鬱,炙燒後去腥提香。
- 鮪魚中腹/大腹(Chutoro/Otoro): 頂級享受,入口即化的油脂經炙燒後更加銷魂(當然成本也高)。
- 幹貝(Hotate): 表面快速炙燒至微焦,內部保持軟嫩甜美。
- 星鰻(Anago): 已蒸熟的星鰻,表面刷醬再稍微炙燒,更添風味。
- 起司類: 如搭配蟹肉棒加美乃滋和起司條一起炙燒(邪惡但超好吃)。
- 醬料(隨喜搭配):
- 美乃滋(Mayonnaise): 最百搭,炙燒後融化帶出奶香。
- 照燒醬(Teriyaki Sauce): 鹹甜風味。
- 柚子胡椒醬: 清新微辣。
- 起司絲: 炙燒融化後牽絲。
- 蔥花、蒜末: 增加香氣。
- 工具: 噴槍(Culinary Torch) 必備!記得買食品專用的瓦斯噴槍。小刷子(塗抹醬料用)。當然,醋飯還是基礎!
炙燒壽司做法步驟 (玩火的藝術):
- 組合壽司: 先按照握壽司或軍艦卷的方式,組合好壽司基底(醋飯+生魚片)。魚片可以切得比純生食握壽司稍厚一點點,因為炙燒後厚度會縮一點點。
- 塗抹醬料: 在魚片表面(或想要炙燒的部分)塗上薄薄一層你選擇的醬料(如美乃滋、照燒醬)。份量寧少勿多,太多容易滴落或燒焦產生苦味。也可以放上起司絲、灑點蔥花蒜末。
- 炙燒:
- 將組合好的壽司放在耐熱的盤子上或金屬網架上(避免燒到盤子)。
- 拿起噴槍,開火調整到中火(火焰尖呈藍色)。
- 手持噴槍,保持火焰尖端距離魚片表面約3-5公分(太近容易燒焦變黑炭!)。
- 均勻地移動噴槍,讓火焰掃過魚片表面。目標是讓表面均勻受熱,看到醬料融化起泡、魚肉表面微微焦糖化變色、邊緣稍微捲曲,並散發出濃鬱香氣即可。時間很短!大約每面5-15秒,視魚片厚度和火力而定。記住是「炙燒」不是「燒烤」或「燒烤」到全熟!
- 特別注意魚肉的邊緣和較薄處,很容易過焦。這步驟真的需要練習掌控距離和時間,多試幾次就抓到感覺了。
- 點綴享用: 炙燒完成後,可以再淋上幾滴醬油、擠點檸檬汁、放點蔥絲或蘿蔔泥增加風味層次。趁熱食用,感受那溫熱軟嫩、油脂與焦香交融的絕妙口感!
炙燒的魅力在於它瞬間改變食材風味的能力。那種油脂被火焰逼出的焦香,搭配醬料的融合,是純生食無法替代的體驗。這種帶點玩火性質的壽司做法,非常能展現個性!
壽司達人的私房秘技大公開:
做壽司這幾年,踩了不少雷,也摸索出一些能讓成品大大加分的細節。這些東西,外面食譜可不一定寫得那麼細哦!這些細節決定了你做的壽司是“還行”還是“哇塞”!
- 魚料新鮮度是命脈! 再次強調!生食安全第一!一定要確認買的是生食級(生食用)的海鮮,並且經過適當的冷凍殺菌處理(例如生食鮭魚通常需在-20°C以下冷凍7天以上以殺死寄生蟲)。購買時信譽良好的魚販或超市專櫃很重要。聞味道(該是海味而非腥臭味)、看色澤(鮮豔不暗沉)、觸控(有彈性不黏手)。買回家盡快處理食用。千萬不要拿市場買的普通魚生來做壽司!風險超高!
- 山葵不是芥末膏! 真正的新鮮山葵(Wasabia japonica)磨出來的泥,辛辣味是往上衝的(衝鼻感),而且辣感來得快去得也快,留下的是溫潤的甜味,絕對不會嗆到流眼淚(那種刺鼻直衝腦門、辣味久久不散的,通常是化學合成的辣根加色素)。用新鮮山葵根,用鯊魚皮磨板(Oroshigane)或細孔金屬磨板,現磨現用,風味天差地遠!磨好後靜置1-2分鐘再吃,風味更融合。這是職人的堅持!
- 醬油沾法有學問: 吃握壽司時,應該用魚料的那面去輕蘸醬油,而不是把整個飯團泡進醬油碟裡!這樣才不會讓醋飯吸太多鹹味而破壞平衡。軍艦卷則可以直接淋少許醬油在上面或用薑片蘸醬油塗抹。
- 薑片(Gari)是清口用: 那甜甜酸酸的醃薑片,不是讓你一口壽司配一片薑吃的!它的作用是在吃不同貫壽司之間吃一小片,清除口中殘留的味道,這樣才能更好地品嚐下一貫的風味。
- 溫度協奏曲:
- 醋飯: 前面強調過,捏製時保持微溫(體溫感)是口感最好的狀態。完全冷掉的醋飯會變硬變乾,風味也較遲鈍。
- 魚料: 生魚片在上桌前才從冷藏取出切片,保持冰涼感(約5-10°C最佳)。冰涼的鮮魚配上微溫的醋飯,那溫差在口中的融合是壽司的靈魂之一!炙燒壽司則講求熱熱吃。
- 工具清潔很重要: 保持刀、砧板、工具的絕對清潔,特別是處理生食後。生熟食砧板建議分開使用。處理魚肉的砧板和刀具,用完立即用熱水和洗潔精徹底洗淨並晾乾。
Q &A:壽司新手解惑時間
Q1:可以用冷凍的魚來做生魚片壽司嗎?安全嗎?
A:可以,而且必須! 這點非常重要!為了殺死海魚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(特別是線蟲類如安尼線蟲),專業的壽司店和家庭自製要生食的魚肉,都必須經過深低溫冷凍處理。標準通常是:
-20°C 冷凍至少 7 天 (168 小時)
-35°C 冷凍至少 15 小時
冷凍後的魚肉,在解凍後(建議放在冷藏室緩慢解凍,避免急退冰破壞肉質)才能安全生食。購買時,請務必確認你買的是標示「生食級」或「適合生食」且經過適當冷凍處理的魚貨來源。絕對不要買一般市場標示不清、未經處理的魚來生吃!
Q2:家裡沒有壽司米,可以用其他米代替嗎?效果差在哪裡?
A:強烈建議使用壽司專用米(如越光米)! 普通白米(如蓬萊米)雖然也短圓,但黏性、吸水性、澱粉結構還是和專業壽司米有差。用一般米煮出來的飯:
黏性可能不足或過高: 捏握壽司時容易散開,或口感過於軟爛黏牙。
光澤度和吸醋性較差: 拌出來的醋飯較無光澤,醋汁吸收不均勻,風味不夠融合。
缺乏Q彈感: 口感上少了壽司米那種粒粒分明又帶點Q勁的獨特咬感。如果真的買不到壽司米,選用臺灣在地品質好的短梗米(如臺梗9號)勉強可以試試,但務必嚴格控制水量(比平常煮飯少10-15%),不過效果絕對沒有壽司米理想。
Q3:為什麼我做的花壽司一切就散開、變形?
A:這是新手常遇到的問題!幾個關鍵點檢查一下:
1. 醋飯太濕軟或太乾硬: 飯煮太濕軟或拌醋後過於濕黏,結構脆弱易散。飯太乾硬則不易黏合。確認醋飯狀態是粒粒分明微黏。
2. 鋪飯不均勻或太厚: 飯層厚度不均,尤其邊緣沒壓實鋪滿,捲起來就不緊密。薄薄一層(約0.5公分)均勻鋪開,邊緣按緊很重要。
3. 內餡貪心放太多太厚: 餡料塞得滿滿的,超出醋飯和海苔的負荷,當然無法捲緊。
4. 第一次捲沒壓緊實: 第一個圈蓋過餡料時,沒有用捲簾緊緊壓實,基礎不牢固。
5. 捲完後沒定型就切: 捲好後需要放置幾分鐘(蓋濕佈防乾),讓海苔吸收一點水分變軟黏合,內部結構更穩定後再切。
6. 刀不夠利或切法錯誤: 用鋒利的刀,沾濕擦乾後,一刀垂直利落切下,忌諱來回鋸切(會拉扯變形)。每切一刀記得擦刀再沾濕。
7. 海苔品質不佳: 太薄或受潮的海苔容易破且彈性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