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血液裡彷彿流著辣醬的吃貨,我的尋味地圖上絕對少不了韓式料理這一塊!每次看到韓劇裡熱氣蒸騰的部隊鍋、紅豔豔的辣炒年糕,口水就完全失控。老實說,臺北賣韓式料理的店多到數不清,但要找到那股真正從首爾韓式料理小店飄出來的靈魂香氣,還真得下一番功夫。踩過不少雷(有些店真的鹹到像打翻醬油缸),也挖到不少寶藏,今天就來跟大家掏心掏肺,分享我心中最接近首爾韓式料理精髓的10道經典好味,還有去哪裡吃最道地、CP值最高!
目錄
1. 經典開場王:韓式海鮮煎餅 (해물파전)

- 特色與亮點:這絕對是每次踏入韓式餐廳必點的儀式感!餅皮要夠酥脆,咬下去「喀滋」一聲是基本,邊緣帶點焦香才夠味。重點在內餡海鮮要豪邁、新鮮,花枝、蝦仁、蚵仔塞滿滿,每一口都吃得到料才合格。蔥段也不能少,煎得微焦,香氣逼人。配上那鹹鹹甜甜的特調煎餅醬汁,完美!它算是口味比較溫和的選擇,不太辣,長輩小孩都能接受。
- 推薦理由:聚餐絕對少不了它,份量足,大家分著吃超有Fu!特別是下雨天或是微涼天氣,熱呼呼的煎餅配燒酒,就是韓劇裡的日常啊!這也是我認為最能看出店家真功夫的一道,麵糊比例、火候控制不好,很容易軟爛或油膩。
- 搭配建議:超搭清爽的瑪格麗酒!煎餅的油香和米酒的微酸清爽簡直是天作之合。配熱熱的人參雞湯也很棒,一濃一淡剛剛好。
- 推薦店家:「明洞館」仁愛店 –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45巷4弄16號 (這家的煎餅厚度、酥脆度、海鮮量都很穩定,是我的口袋名單)
- 價格區間:NT$320 – NT$380 (份量適合2-3人分享)
- 必點選單:海鮮煎餅絕對首選!他們家的小菜也給得很大方。
2. 濃鬱暖心首選:韓式部隊鍋 (부대찌개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鍋簡直是視覺和味覺的雙重衝擊!紅通通的濃鬱辣醬湯底是靈魂,但不是死辣,而是帶點甜味和層次感。鍋裡超級豐富:午餐肉、德式香腸、焗豆是標配,年糕、泡麵、起司片、大量蔬菜更是不能少。重點是煮到最後的泡麵,吸飽了所有精華,加上融化的起司,那種罪惡又滿足的感覺,啊嘶~ 這就是首爾韓式料理熱鬧滾滾的代表作!我覺得湯底的口味調整很重要,有些店家做得太稀或太鹹,整個就走味了。
- 推薦理由:超級適合寒流來襲或是一群朋友聚會!一鍋熱騰騰、料多實在,大家圍著鍋子邊煮邊吃邊聊天,氣氛超熱絡。份量大,絕對能吃飽飽。那種濃鬱微辣的湯頭,喝一口身體就暖起來了。
- 搭配建議:單吃就很夠味!想要更滿足?加點白飯泡湯吃,或是點份紫菜飯卷搭配都很讚。配冰冰的韓國啤酒或燒酒也很解膩暢快。
- 推薦店家:「兩餐」韓國年糕火鍋 – 全臺多家分店 (西門、公館、中山等都有)
- 價格區間:雙人鍋約 NT$699 起 (可無限續加年糕和基本火鍋料,CP值高)
- 必點選單:經典部隊鍋。記得留點胃給最後的起司炒飯(服務員會用鍋底幫忙炒),精華濃縮超邪惡!
3. 韓國媽媽的味道:韓式馬鈴薯排骨湯 (감자탕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道湯品看似樸實,卻是深藏不露!關鍵在於長時間熬煮的濃白豬骨湯頭,充滿膠質但不油膩(好的店家會把油撇得很乾淨)。燉到軟爛入味、用筷子一撥就骨肉分離的大塊豬脊骨是主角,配上吸飽湯汁精華的大塊馬鈴薯(燉得綿密鬆化)、大量芝麻葉和紫蘇粉,香氣濃鬱迷人。湯頭喝起來溫潤醇厚,帶點微微的胡椒辛香,超級暖胃。這道菜很考驗耐心和功力,湯不夠白、肉不夠爛都會扣分。
- 推薦理由:天氣冷、身體虛或是想念韓國家常味的時候,來一碗絕對回魂!非常滋補暖身,喝完額頭會冒點細汗,通體舒暢。味道濃鬱但完全不辣,老少咸宜。份量通常很大,適合分享。這絕對是體驗首爾韓式料理溫暖一面的好選擇。
- 搭配建議:配白飯是王道!把湯淋在飯上,或是把軟爛的馬鈴薯壓碎拌飯都超好吃。配點韓式泡菜解膩也很棒。簡單的韓國燒酒也能提升風味。
- 推薦店家:「三元花園韓式餐廳」 – 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452巷6號 (湯頭濃白溫潤,肉質軟爛,口味很道地)
- 價格區間:小份約 NT$850 (建議3-4人點小份再加點其他菜)
- 必點選單:韓式馬鈴薯豬骨湯是招牌!
4. 挑戰味蕾極限:韓式生拌章魚 (산낙지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道絕對是勇敢者的食物!新鮮活章魚現點現處理,切成小段後淋上韓式辣醬、芝麻油,撒上大量芝麻和蔥花。重點來了:夾起來送進嘴裡時,那些章魚觸手上的吸盤還會緊緊吸附在你的嘴唇或舌頭上!口感非常特殊,Q彈帶點脆,伴隨著強烈的鮮甜海味和直衝腦門的辣度!這道菜的新鮮度是命脈,不夠新鮮不僅風味差,還有安全疑慮。敢試一次,那種奇妙的體驗真的很難忘。
- 推薦理由:追求極致新鮮體驗和刺激口感的老饕必試!是韓國人熱愛的下酒菜之一,吃過的都說永生難忘(無論是好印象或壞印象)。最能體現韓國人對生猛海鮮的直接喜好。
- 搭配建議:強烈建議搭配韓國燒酒(막걸리 瑪格麗或 소주 真露),酒精能稍微緩和辣度也更能帶出海味。一定要夾點旁邊的生菜絲或芝麻葉一起入口,增加清爽感。
- 推薦店家:「八色烤肉」部分分店或專營海鮮的韓式料理店 (點之前務必確認店家來源新鮮可靠!)
- 價格區間:約 NT$350 – NT$500 (視份量大小)
- 必點選單:生拌章魚 (務必詢問當日鮮度)
5. 國民小吃霸主:韓式辣炒年糕 (떡볶이)

- 特色與亮點:說到韓國街頭美食,腦中第一個畫面絕對是這紅咚咚的辣炒年糕!Q彈有嚼勁的條狀年糕是主角,裹滿了濃稠、甜中帶辣的特製韓式辣椒醬。通常還會加入魚板片、高麗菜、洋蔥一起拌炒。精髓在於醬汁的甜辣平衡和年糕的軟糯口感。街頭攤販的版本通常更甜、醬汁更多更濃稠,餐廳的則可能配料更豐富些。看起來很辣,實際入口是先甜後辣,非常涮嘴。有時候我會覺得醬汁太厚重,吃到後面有點膩。
- 推薦理由:便宜、方便、美味!是認識首爾韓式料理最親民的起點。隨時想吃都買得到(很多小吃攤、超市都有)。那種甜辣滋味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超級解饞!
- 搭配建議:街頭吃法常配韓式血腸或炸物(天婦羅)。在餐廳則常當作一道配菜分享。配清爽的韓國汽水(밀키스 蜜克思或 사이다 雪碧)很對味。
- 推薦店家:各大韓式料理餐廳幾乎都有,品質差異在年糕口感與醬汁調配。想體驗道地街頭風?可逛:東大門韓國街小吃攤 (臺北市中正區)
- 價格區間:餐廳約 NT$180 – NT$280 / 小吃攤約 NT$80 – NT$120
DIY提示家常做法:
- 條狀年糕先泡水或煮軟。
- 鍋中放少許油炒香洋蔥絲。
- 加入韓式辣椒醬2大匙、辣椒粉1小匙(視嗜辣度)、糖1大匙、醬油1小匙、適量水調勻的醬汁煮滾。
- 放入年糕、切片魚板、高麗菜煮至醬汁濃稠收乾即可。
- 撒上芝麻和蔥花。超簡單!
6. 療癒系聖品:韓式人參雞湯 (삼계탕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道湯品是韓國人夏天的養生聖品!選用童子雞,肚子裡塞滿糯米、紅棗、栗子、大蒜,最重要的當然是那根完整的韓國水參(人參),加入清水長時間燉煮。湯頭呈現清澈的淡黃色,味道極其清爽甘甜,帶著淡淡的人參香氣和紅棗甜味。雞肉燉到極致軟嫩,輕輕一夾就散開,肚子裡的糯米吸滿精華,綿密香甜。看似清淡卻滋養無比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味道太「養生」或清淡,但我特別喜歡這種純粹的滋味。
- 推薦理由:滋補養生、恢復元氣的絕佳選擇!特別是在炎熱消耗體力的夏天,韓國人相信「以熱治熱」。味道溫和不刺激,完全不辣,適合各種年齡層。喝完感覺全身毛孔都舒展開來,非常舒服。
- 搭配建議:通常會附一小盅人參酒,可以倒入湯中增添風味。配店家附的鹽巴和胡椒,可以沾雞肉吃提味。搭配韓式泡菜蘿蔔塊更是經典,清爽解膩。
- 推薦店家:「土俗村參雞湯」 – 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85號2樓 (湯頭清甜,雞肉軟爛,糯米入味,人參味足而不苦澀)
- 價格區間:約 NT$380 – NT$420 / 份 (一整隻雞!)
- 必點選單:當然是人參雞湯本尊!他們家的海鮮煎餅也不錯。
7. 韓式烤肉靈魂伴侶:韓式蒸蛋 (계란찜)

- 特色與亮點:別看它不起眼,幾乎是韓式烤肉的標配!用陶鍋蒸煮,質地介於蒸蛋和烘蛋之間,極度蓬鬆柔軟,像雲朵一樣,表面光滑,內部充滿細緻氣孔。味道是單純的蛋香加上一點高湯的鹹鮮(有時會加點蔥花或紅蘿蔔丁點綴)。關鍵在於蒸煮的火候控制和蛋液比例,才能達到完美的蓬鬆感。熱騰騰地上桌時,鍋子邊緣滋滋作響,蛋體還會微微膨脹,視覺效果滿分!看似簡單,要做得好吃也是技術活。
- 推薦理由:烤肉吃多了難免覺得油膩厚重,這時來一口熱呼呼、滑嫩蓬鬆的蒸蛋,瞬間中和口感,超級解膩!溫和的味道也適合搭配任何烤肉。而且價格通常很實惠。在那些專注於首爾韓式料理精髓的烤肉店,這道配角往往讓人驚艷。
- 搭配建議:絕對要和韓式烤肉一起享用!特別是當你吃了幾片油花豐富的五花肉後,來一勺蒸蛋,完美平衡。單吃當點心也很棒(小孩超愛)。
- 推薦店家:幾乎所有提供韓式烤肉的餐廳都有(例如:Honey Pig、新村站著吃烤肉、Maple Tree House 楓樹),品質差異在於蓬鬆度與蛋香。
- 價格區間:約 NT$100 – NT$180 / 份
DIY提示家常做法:
- 雞蛋3顆打散,加入約蛋液1.5倍的溫水或高湯、少許鹽攪勻過篩。
- 倒入預熱抹薄油的陶鍋或小湯鍋中。
- 蓋上蓋子,用最小火蒸煮約10-15分鐘,直到表面凝固、中心蓬鬆。
- 熄火悶2分鐘,撒上芝麻或蔥花即可。重點是火要小,蓋子要蓋緊!
8. 冰火交融的誘惑:韓式雪濃湯 (설렁탕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道湯品是韓國傳統的醒酒良方,也是冬日暖心首選。精髓在於用牛骨、牛膝、牛雜(有時含牛肚)長時間(往往超過十小時)熬煮出的乳白色濃湯,富含膠質,滋味醇厚鮮美,充滿濃鬱的牛肉香氣,口感卻意外地清爽不油膩。湯裡通常會放入薄片牛肉、細麵條。上桌時通常只加點鹽巴調味,保留湯頭原始風味,旁邊會附上蔥花、韓國蝦醬、泡菜、白飯讓客人自行搭配。那份純粹的濃鬱感,真的會讓人上癮。
- 推薦理由:追求食材原汁原味湯品愛好者的天堂!濃鬱卻清爽的獨特湯頭,喝起來非常舒服無負擔。暖胃效果一流,尤其在寒冷的清晨或需要醒酒時。營養價值高。
- 搭配建議:把白飯直接倒進湯裡變成湯泡飯是經典吃法!加上大量的青蔥和一點點提鮮的蝦醬,風味層次更豐富。配韓式泡菜一起吃也很棒。
- 推薦店家:「韓華園雪濃湯」 –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60巷51號 (湯頭濃白,牛味十足,清爽不膩口)
- 價格區間:NT$230 – NT$280 / 碗
- 必點選單:招牌雪濃湯。可以加點餃子放進去煮。
9. 辣味愛好者的天堂:韓式辣燉雞排 (찜닭)

- 特色與亮點:這道絕對是重口味愛好者的心頭好!主要食材是帶骨雞塊(雞腿肉居多)、馬鈴薯塊、紅蘿蔔塊和大量的韓式冬粉。靈魂在於濃稠的深紅色醬汁,由韓式辣椒醬、辣椒粉、醬油、糖、蒜末、薑末等熬煮而成,味道是鹹、甜、辣的多重交響曲,非常濃鬱下飯!雞肉燉煮入味軟嫩,馬鈴薯吸飽醬汁綿密鬆化,冬粉更是精華所在,吸滿濃鬱醬汁,超級Q彈入味。這道菜的辣度通常不可小覷,點之前最好問清楚。
- 推薦理由:超級下飯!濃鬱夠味的醬汁讓人一口接一口。份量大、配料豐富,適合聚餐分享。冬日吃尤其過癮,辣得渾身暖呼呼。那種醬汁裹滿食材的滿足感,真的很難抗拒。
- 搭配建議:務必點白飯!淋上醬汁拌飯絕配。配冰啤酒或可樂解辣非常必要。也可以點份清爽的煎餅或沙拉平衡一下。
- 推薦店家:「安妞韓國廚房」 – 臺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31巷7號 (醬汁濃鬱香辣,雞肉嫩,冬粉入味,口味很道地)
- 價格區間:小份約 NT$650 (足夠2-3人分享)
- 必點選單:辣燉雞排。他們家的韓式炸雞也很受歡迎。
10. 街頭人氣王:韓式炸醬麵 (자장면)

- 特色與亮點:這和在中國吃到的炸醬麵風味截然不同!主角是黑色油亮的韓式炸醬(춘장),由黑豆醬(春醬)、肉末(豬絞肉或牛肉末)、洋蔥、櫛瓜丁等炒製而成,味道偏甜,帶著濃鬱的醬香,鹹度較低。配上彈牙的粗麵條。通常會附上醃黃蘿蔔(단무지)和生洋蔥絲。視覺上黑嚕嚕一盤,但入口是溫和的甜鹹味,非常特別。吃起來有種莫名的親切感,但又是很韓國的風味。
- 推薦理由:韓國外送文化中最常見的一道主食!味道溫和順口,接受度高,不敢吃辣的人也能輕鬆享用。是體驗韓國庶民美食的重要一環。價格相對親民。那種濃稠炸醬裹麵條的滋味,很樸實但讓人滿足。
- 搭配建議:經典配法是加點糖醋肉(탕수육)!炸醬麵的濃鬱搭配糖醋肉的酸甜酥脆,是韓國人心中絕配。配醃黃蘿蔔解膩提味也很重要。
- 推薦店家:「韓食堂」 –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3巷32號 (炸醬炒得香濃夠味,麵條Q彈,口味地道)
- 價格區間:NT$180 – NT$220 / 份
- 必點選單:韓式炸醬麵。建議搭配糖醋肉(小份約NT$300)組成完美套餐。
臺北首爾韓式料理熱門店家實戰懶人包
為了讓大家更快找到心頭好,整理幾家我吃過、口味較貼近首爾韓式料理風格且評價穩定的店家資訊:
料理型別偏好 | 推薦店家 | 招牌必點推薦 | 地址 | 價格感受 | 個人小點評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煎餅/湯品 | 明洞館 (仁愛店) | 海鮮煎餅、人參雞湯 | 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45巷4弄16號 | 中高價位 | 煎餅酥脆料多,雞湯清爽,環境舒適 |
部隊鍋/吃到飽 | 兩餐 (多分店) | 經典部隊鍋、起司炒飯 | 西門、公館、中山等皆有分店 | 中等價位 (CP值高) | 年糕/魚板無限續,起司炒飯必點,適合學生聚餐 |
馬鈴薯豬骨湯 | 三元花園韓式餐廳 | 韓式馬鈴薯豬骨湯 | 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452巷6號 | 中高價位 | 湯頭濃白溫潤,肉骨軟爛入味,分量大需多人分享 |
烤肉/蒸蛋 | Maple Tree House (楓樹) | 伊比利豬梅花、牛肋條、韓式蒸蛋 |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163號B1 | 高價位 | 肉質頂級,蒸蛋蓬鬆,服務好,環境佳 |
雪濃湯 | 韓華園雪濃湯 | 招牌雪濃湯 | 臺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260巷51號 | 中等價位 | 湯頭濃鬱牛香十足,清爽不膩,加餃子更滿足 |
辣燉雞排 | 安妞韓國廚房 | 辣燉雞排、韓式炸雞 | 臺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31巷7號 | 中等價位 (份量足) | 醬汁濃鬱香辣夠味,雞肉嫩,冬粉吸汁精華 |
炸醬麵/糖醋肉 | 韓食堂 | 韓式炸醬麵、糖醋肉 |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3巷32號 | 中等價位 | 炸醬濃稠偏甜風味地道,糖醋肉酥脆不膩 |
家常綜合 | 韓斤麻浦燒烤 | 韓式烤肉、辣炒年糕、海鮮煎餅 |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63號 | 中高價位 | 選擇多樣,烤肉品質不錯,小菜豐盛 |
首爾韓式料理在臺北的小眉角
- 小菜無限續 (밑반찬): 這是吃韓式料理的重頭戲! 店家通常會提供至少4-6種小菜,如泡菜、涼拌豆芽、甜不辣、馬鈴薯沙拉等。大方地續加是常態,也是店家誠意的展現。記得看看鄰桌續幾次,通常續個2-3輪都沒問題。我最愛觀察每家店的小菜水準,這往往反映了店家的用心程度。
- 鍋邊烤蛋/起司玉米: 很多烤肉店會在烤盤周圍設計凹槽,免費提供蒸蛋液或是起司玉米讓客人自己烤。這可是隱藏版美味!記得留點肚子給它們。烤得微焦的起司玉米,那種鹹香拔絲感,真的很邪惡。
- 銅盤烤肉的玄機: 傳統銅盤烤肉,周圍凹槽不是裝飾哦!店家通常會倒入高湯或蛋液,隨著烤肉流下的肉汁滴入,最後會煮成超級鮮美的湯,記得留到最後喝(或煮粥)!精華都在這裡!
- 解辣救星: 韓國菜很多都蠻辣的。除了點飲料,善用附上的生菜、芝麻葉包肉吃,或是吃清爽的醃蘿蔔塊都能有效緩解辣度。相信我,辣到頭皮發麻時,一口冰涼的醃蘿蔔是天堂!
- 價格與份量: 韓式料理份量通常不小,像部隊鍋、辣燉雞排、豬骨湯都非常適合2-3人以上分享。點餐前留意一下份量描述,避免點太多浪費。我常犯的錯就是眼大肚子小…
Q&A:關於臺北首爾韓式料理,你可能想問
Q:臺北哪裡可以吃到最像韓國當地口味的「首爾韓式料理」?有沒有隱藏版小店?
A: 追求道地風味,我會優先推薦像「三元花園」、「韓華園雪濃湯」這種由韓國人經營或主廚的老字號。他們在湯頭的熬煮(如雪濃湯、馬鈴薯排骨湯)和醬料調配(如炸醬麵、辣燉雞排醬汁)上通常更貼近韓國本土味。「明洞館」的海鮮煎餅標準也很高。至於隱藏小店,我個人挺喜歡東區巷弄裡的「安妞韓國廚房」,辣燉雞排風味濃鬱,比較少觀光客,用餐感覺更local一點。林森北路一帶也藏著一些韓國人開的深夜食堂,專做醒酒湯,很有首爾氛圍(但環境可能較簡單)。
Q:吃韓式烤肉,點哪種肉最划算又好吃?常常被選單搞得好混亂…
A: 韓式烤肉選單確實五花八門!如果預算有限又想吃到經典韓式風味,「豬五花肉」(三層肉)是首選!油脂豐富,烤到焦脆,包生菜吃最對味,價格通常也最親民。喜歡油脂少一點的可以選「豬梅花肉」。牛肉的話,「牛五花」或調味過的「牛肋條」比較常見也好吃。別忘了問問店家是否有「綜合拼盤」,可以一次嘗到多種肉類,CP值通常不錯。重點提醒:點餐時看清楚是「份量」(幾公克)還是「單片」計價,差很多!另外,有些店會強調高階肉品(如韓牛、伊比利豬),價格自然飆升,就看個人預算啦。我個人覺得,油脂豐厚的豬五花,最能吃出韓式烤肉的靈魂。
Q:想在家自己做點簡單的韓式料理,有什麼必備調味料和推薦菜色?
A: 想複製首爾韓式料理的風味,廚房一定要備好這幾樣核心調味料:
- 韓式辣椒醬 (고추장 Gochujang):甜辣基底,做辣炒年糕、辣燉雞、拌飯必備!
- 韓式辣椒粉 (고춧가루 Gochugaru):分粗細,提供辣度和紅顏色,用途廣。
- 韓式大醬 (된장 Doenjang):味噌的一種,發酵豆香濃鬱,做大醬湯、燉煮用。
- 韓式湯醬油 (국간장 Gukganjang):比一般醬油淡,帶甜味,用來調湯底。
- 芝麻油 (참기름 Chamgireum):韓式料理靈魂香氣來源,拌菜、淋湯都靠它!
- 韓國芝麻粉 (깨소금):增加香氣點綴。
推薦初學者嘗試的簡單菜色:
- 韓式拌飯 (Bibimbap):把冰箱剩菜(菠菜、豆芽、紅蘿蔔絲、櫛瓜片、肉絲)燙熟或炒熟,鋪在白飯上,加顆太陽蛋、一大匙辣椒醬和芝麻油,瘋狂拌勻就好!
- 韓式大醬湯 (된장찌개 Doenjang Jjigae):鍋中放水煮滾,加入1-2大匙大醬溶解,放入豆腐塊、櫛瓜片、洋蔥、喜歡的菇類、一點點辣椒醬增加風味,煮滾後打顆蛋,撒蔥花即可。泡麵加進去也很搭。
- 辣炒年糕 (떡볶이 Tteokbokki):做法前面有提到囉!最容易上手的小吃。
有了這些醬料,就能變化出很多家常韓味了!剛開始味道拿捏不準很正常,多試幾次就上手。我當初做大醬湯也是鹹到無法入口,現在可是朋友認證的好味道呢!
說真的,要在臺北複製一模一樣的首爾韓式料理體驗或許有點難度,畢竟水土、食材來源都不同。但這些年下來,我真心覺得臺北的選擇越來越豐富,水準也越來越好。從街頭小攤濃鬱甜辣的辣炒年糕,到烤肉店裡滋滋作響的五花肉,再到熱氣蒸騰的部隊鍋… 每一口都是讓人想立刻飛去首爾的理由(或是更常光顧樓下那家小店XD)。下次你想念那股濃濃的韓味時,不妨照著我的經驗去試試看,或許也能找到你心目中的那家寶藏餐廳!記得,點菜時不要客氣,小菜大方續,吃得開心最重要啦!